PC主機其實是可以做物聯網關的,PC主機有各種本地設備接口,串口,HDMI口,可以插擴展卡拓展本地的設備接口,南向對接OT物聯沒問題,各種數采終端設備、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工控設備開發時就支持上位機聯結,無非是拓展口的問題。北向聯結IT系統,PC機本地內置IT軟件,網口網卡無線聯網都不在話下。所以物聯網關沒啥神奇的,就是一PC機嘛?;蛘呤謾C也可以看做物聯網關,一端可以有藍牙WiFi(做接入的熱點)接本地設備,一端4G5G聯網WiFi(做客戶端)。
一些簡陋的、對物聯安全穩定要求不高的場景,的確可以這么干。但是無論PC還是手機,都是通用設備,都不是專用設備,都是面向人操作使用的,而不是面向物物互聯的,所以,有很多性能功能都不適合于物聯。比如安全穩定性方面,比如設備支持便利程度,比如對接IT系統的開箱即用等等。至少得把系統精簡優化,去蕪存菁,把面向人的那些功能去掉,選一臺專業服務器,內置安全可信的Linux操作系統,再支持一些擴展的串口網口工業通訊接口,然后內置一些工業現場協議、工業互聯網平臺協議、工業系統軟件對接代理、支持一些圖形組態、web組態,就差不多了……
但是,工業物聯網關還有別的要求,比如無風扇,寬溫,抗電磁感等嚴格的工業標準。所以,還是看看工業物聯網關有哪些特征,為何有這些特征,具體的選型應該考慮哪些標準吧。然后議論一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之道,回答知乎上的一些業外用戶,權且放在一起科普一下。
1.工業物聯網就是工業環境下,工業物聯網關大部分時間吃灰,無人值守,安全穩定,寬溫,適應嚴苛工作環境,抗電磁感應磁場頻道信號干擾。比如LORA在人類活躍的地區頻道信號可能會沖突。
總結就是 皮實耐用、無人照料、安全穩定、低功耗、抗嚴寒酷熱。
2.工業場景下需要對接各種工業設備、工控設備、工業環境傳感器,所以需要支持各種接口、各種工業現場協議,不然無法適配。所以南向通用接口和協議的支持是否廣泛很重要,要求廠商提供協議接口表單,要測試是否支持工業場景工業環境應用場景中的各種物聯設備是否開箱即聯。
總結就是 對設備的支持要越廣泛越好,看采集協議清單、工控協議清單、工業現場標準支持多少?HART?MODBUS?FF,Profibus?……不行就咨詢OT工控、數控機床、智慧儀表的技術和廠商,他們的通訊協議和接口列出來,看物聯網關是否匹配。
3.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工廠系統集成能力。工業物聯網關另外一端,北向傳輸到就地監控、廠內各種MIS、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MES、ERP,WMS等等。這些系統也來自各個廠家,有不同的接入標準和規范。工業物聯網關的數據要傳給誰?要與集控中心哪些系統對接,他們的接口是什么?
總結就是控制傳輸協議支持多少?能夠支持主流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藍卓、阿里IOT),和主流MES、ERP、WMS廠商的系統嗎?北向系統和平臺聯通能力,是否開箱即聯,或者是否支持設備廠商遠程開發配置后聯結,廠商響應能力,維護能力。如果物聯網關已經部署了,后續增加需求,廠商響應慢,安排不了技術工程師支持出差。那就……
以上1,2,3點,是工業物聯網關的特點。
總結:1適應嚴苛工業環境,2適配復雜工業現場設備物聯,3廣泛適配通用工業系統管理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且支持遠程追加升級維護。
物聯網發展之道,在政策層面
一、要重視標準建設 上下游行業間互操作、標準要有頂層設計。不能再忽視標準了。
二、要重視生態建設 建立良好的商業生態,不允許壟斷 無邊界 ,要保護工業數據安全、小制造商的數據安全和信任
技術廠商和物聯網平臺要向生物系統學習,提升產品和項目的靈活適應能力。
生物系統演化是漸進機構化、漸進層次化、漸進中心化,要鼓勵自底向上的構建工業物聯網平臺、分行業橫向合作、分產業鏈垂直協作、分區域產業集群的構建多樣化的工業物聯網平臺。
大自然進化多少年才出現器官
又進化多少年才出現腦
不要一開始就搞大而全的大腦,不安全、不現實。畢竟是物聯網而不是信息聯網,遵從物的演化規律。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linkqizhangbo」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linkqizhangbo/article/details/127314808